2024年暑假社会实践(二十五)管理学院暑假社会实践团队 “豫时俱进队”

来源: 时间:24-07-30 15:27:07浏览:

为探索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——糖画,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“豫时俱进队”于7月5号至12号开展了一场“糖丝婉转绘童趣,画影玲珑蕴古香”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,用视频、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了糖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技艺,采访了传承人王岐洋先生及周边群众对糖画的印象,并探寻糖画传承及发扬的奥秘。

匠心独运——对话糖画传承人

活动伊始,王岐洋先生生动地介绍了糖画艺术的历史沿革。他表示,糖画起源于明朝,最初只是宫廷贵族的消遣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糖画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技艺,逐渐流传至民间,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街头艺术。随后队员们了解到,糖画是将糖液在石板上快速勾勒出各种图案,冷却后形成的一门集观赏性、趣味性和食用性于一体的民间艺术。王岐洋先生强调,糖画不仅仅是一种甜品,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,展现了中国民间故事和传统美学。

为了更深刻地理解糖画艺术,队员们对传承人王岐洋先生进行深入采访。通过采访,队员们了解到糖画的制作流程尤其要注意“火候”,制作糖葫芦和制作糖画的糖并不相同。他还分享了自己对糖画的热爱以及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。“糖画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,更是文化的传递。”王岐洋先生深情地说,“我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继承这份遗产,让它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。”他还利用抖音等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、学习和传承糖画,队员们被王岐洋先生的专注和对传统的尊重所感动,深刻体会到每一幅糖画背后蕴含的匠心精神。

乐趣体验——手做糖画,艺绘人生

在对王岐洋先生进行一系列的交谈之后,他现场示范了糖画的制作过程,从熬糖、拉丝到造型,每一个步骤都精准而流畅,仿佛在空气中作画,令在场的队员们叹为观止。大家都跃跃欲试,一开始他先对队员们进行了最简单的教学—画糖饼,千万不能小瞧这个动作,这是做糖画的基础。先把勺子倾斜,让里面的糖慢慢流出,等糖饼慢慢变大之后,把勺子放平,把最后带的糖丝放到板上,一甩一收,一个糖饼就完成了。看似简单的动作,实则一点也不容易,糖丝一不小心没有被扯断的话就会粘到勺子上,就需要重新再将糖融化。

在队员们自由发挥的环节中,尽管初次作画的手法略显生疏,但在反复练习后,队员们逐渐掌握了技巧,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糖画作品在他们的手中诞生。这些作品不仅包括了圣诞树,小兔子,花朵等各种有趣的图案,更有创意十足的队员融入河南特色语言“中”以及对传承人的感谢“Thanks”,展现了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的创新理解和演绎。最终,王岐洋先生为实践小队创造了一个意义非凡的作品——凤凰。

街头视角——路人眼中的糖画艺术

最后,队员们在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路人,询问他们对糖画的看法。大多数受访者表示,他们对糖画有着深厚的情感,认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一些年轻的朋友则提到,虽然自己接触糖画的机会不多,但在节日或特殊场合见到糖画时,总会感到一种特别的亲切和兴奋。还有一些小孩子,正在学习做糖画。糖画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味道,连接着过去与现在,成为了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。

在欢声笑语与糖香四溢中,本次精心策划的糖画艺术体验盛会圆满画上句号。活动参与者不仅了解了糖画的历史及制作过程,更在王岐洋先生的悉心指导下,亲手尝试制作,将糖液挥洒成形,勾勒出一个个生动形象,体验了从糖到艺术的奇妙转变。

队员们深信糖画这门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的艺术形式,将在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手中焕发新生,其不仅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记忆留存,更是当代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鲜活体现。这份由糖液绘就的甜蜜回忆,定将跨越时空的界限,在未来无数代人心中留下恒久的印记,生生不息,绵延不绝。

(管理学院 撰稿 杨佳妮 罗晓霞 审稿 冯梅)